2015年9月8日
課本、實驗與平板任務的整合
電子檔連結《生物單元與實驗與平板任務的搭配》
這篇的資料有一半是來自上次寫的《生物課程裡的平板任務》,另外一半則是把生物課程裡每個單元的相關實驗都整理起來。
為什麼會想要做這種整理呢?一方面是為了要做「科學互動筆記本」的準備,另一方面則是一些事情讓我省思科學的課程應該要怎麼教。
很多教生物、理化的老師都會用大量的上課講述來授課,等到正課教完了,再帶去實驗室做實驗,而所謂的正課講的也就是扣掉實驗之後,教科書裡的文本內容。
其實教科書裡每個單元都是科學家透過觀察、實驗、歸納或演繹所得到的知識,所以要讓課程變得有意義,應該是把課本裡的活動融入所謂的正課裡,利用活動來引導課程的進行。而不是一分為二,正課歸正課,實驗歸實驗。
不過我想這也是教科書編排所造成的問題,大多數的實驗都放在課文之後,以至於按本宣科的老師當然是教完課文以後再帶實驗。
其實,我剛開始教書的時候也是這樣,可是後來我就開始走向以活動或實驗為主的課程。這不難,把課程整個爬梳做檢視之後就會知道是可行的。就以生物課程來說吧,看看那個連結,其實教科書裡大多數單元都有相對應的觀察、探究或體驗的活動。
教到這些單元,我們先給學生一些最基本的知識,然後就讓他們開始做這些活動。很多活動本身就可以有學習課文的效果,也就是利用活動讓學生更了解課文在說什麼,就不用再多花時間去實驗室。
就拿我最常拿來研究的顯微鏡課程來說吧,我用觀察洋蔥、口腔、水蘊草去讓學生了解動植物的細胞差異,然後看水中微生物來了解單細胞和多細胞的差異,看葉子撕皮、橫切等來了解細胞到個體的組成層次,然後還可以用水中微生物去引導什麼叫做生命現象。
有些單元教科書本身沒有寫出相對應的活動,我則是利用其他的活動來進行,另外還有一些平板能進行的任務。這樣一來,整個課程當中就不是用大量講述來教科學,而是用「實作」來學習科學了,而我認為這才是學習科學所應該呈現的教室場景。
有些教科書裡的活動是設定到實驗室才能進行,像是顯微鏡或是酵素實驗等的。我就會想辦法,讓這些活動在教室甚至在家都能進行,不要只是綁定在實驗室才能進行。不然像我們學校實驗室不夠,都是大家排班去使用的情況,不就會有一些課程被拖累了嗎?
怎麼解決這些得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呢?首先是顯微鏡,這個我在最近一兩年已經改成使用手機顯微鏡來解決了,甚至我也帶學生製作了,所以就不是說一定得進實驗室才能觀察。再者是一些需要燒杯、酒精燈的實驗,這幾年我也都設計了一些微型實驗來取代。也就是說即便我是在「非實驗室」的場域上課,我也能進行這些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