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4日

浮游生物採集網DIY (part3)

最近的興趣幾乎圍繞在浮游生物上頭,玩了浮游生物模型,還做了不少採集網。相較於之前用絲襪或洗衣袋做的採集網,這兩天做的這種算是最成熟的,以前的坦白講,真的有點陽春啊。

下面這張圖,主角不是衣架,而是下面那張白布。衣架是拿來當網子的支架,而白布就是拿來當網子的



這塊白布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塊網孔很密的布!
有多密?有科學驗證啊,疊在尺上放在顯微鏡下拍照就知道了。

照片中的兩條綠線間隔是1mm,而在1mm的距離裡有12個孔,換算起來1英吋有304個孔,這個規格就叫作300 mesh
那麼到底一孔有多小呢?用ImageJ算算看。測量了24個孔,平均孔徑是41μm


說41μm其實沒什麼感覺,不過我提出一個數據後,大家可能就更有感覺了。
草履蟲(Paramecium caudatum)大小約是170~300μm
眼蟲(Euglena oxyuris)大小約是140~180μm
所以就以上兩種浮游生物來說,牠們很難通過這種布的網孔。

這塊布的真實身份是做網版印刷的絹布,買的地方是在美術用品社。像這個300 mesh的布,我買了大約1公尺見方,花了400元,不知道是貴了還是便宜?不過實際做網子,只用了一小塊。

方法其實就是剪布做網子,先剪下像下圖那樣的弧形,不過就算不是弧形也沒關係,弧形可以剪成三條直線。


網子和架子交接的地方有一圈另外車上去的布邊,這個我是用豆漿袋拆下的紗布來做。為了能夠縫漂亮點,我還上網去買了一台縫紉機耶!看我多用心,這台花了我499元。



除了車布邊以外,還要再對折把邊緣縫起來



然後把底下剪開一個洞



最後把底片盒裝到底下,當收集生物的容器。作法就是把底片盒的蓋子挖洞,然後再夾住網子。
那個粉紅色的架子就是第一張照片裡的衣架,折一折就可以了。






成品就是燒杯裡的那個網子,背景是曾經出現在去年的這篇《觀察淡水浮游生物》的池子。這個池子實在很有趣,很多時候整個池水會乾涸,但是開學前,颱風帶來的雨水就會注滿這個池子,然後池子裡就會出現不同的生物。

像去年的池水是綠色的,裡頭都是扁眼蟲。而今年的池水變成黑色的,裡頭全部都是貝蚤,明年不知道會出現什麼鬼。




這種布還可以直接拿來套在燒杯上,當作濾網使用,用來提高生物密度,是不錯的方法。



就以今年我給學生觀察的主角-草履蟲來說,用《草履蟲召喚術》call出來的,其實也可以放進濾網裡,讓它更加密集。
只是就要特別注意,密度太高,死亡率就會提高。


相關文章
浮游生物採集網DIY (part1)
浮游生物採集網DIY (part2)


因為我還有一大塊布,所以我其實有在想啊,如果新竹附近的人有興趣,也許我們可以召幾個人,在假日的時候,我可以教大家做這個浮游生物網。不過我只有一台小縫紉機,如果真要做可能會有點問題就是了。

有興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