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9日

木不轉莖~木材的鑑定與利用

週末從清大坐客運直達台中科博館,去參加了一個精彩的演講。

主講者是台灣傳統古建築木材研究室主持人林仁政,相當年輕,自稱6年3班的。懂超多東西的,所以這趟路不虛此行啊。

短短二小時的課,當然沒辦法變得和老師一樣厲害,但是至少看到一塊木材,已經會分出是針葉樹材還是闊葉樹材,更進一步甚至可以知道「種」,不過那要有非常明顯的特徵啊。
080308-140700.JPG

老師帶了六大箱的木材,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已經吸引所有人的目光,這些木材標本除了自己採的以外,也有從拆掉的木造建築中取得,或是從傢俱中取得。
080308-140811.JPG

我最感興趣的是圖中那些有三切面的標本,會後還特別去問老師要怎麼做這種標本。老師說要做這種標本最好是用鏈鋸,要不然用線鋸也成。看來最近我家可能要來添購個什麼鋸子了。
080308-164418.JPG

以下是從老師的演講及投影片中摘錄的重點,很值得參考啊!


國際上保存或交換的木材標本以長方塊為主,規格為:
  • 長:12~20公分
  • 寬:6~12公分
  • 高:1~2.5公分


要分辨針葉樹材和闊葉樹材,最主要就是看有沒有導管。
  • 針葉樹材又稱軟材或無孔材,因為肉眼不容易見到主要構造單元的管胞。
  • 闊葉樹材又稱硬材或有孔材,因為肉眼可以見到主要構造單元的導管。



認識木材一定要認識橫切面、徑切面和弦切面,
  • 橫切面:切面方向和木理方向成垂直
  • 徑切面:切面通過髓心與木質線平行者
  • 弦切面:切面不通過髓心與木質線垂直者

木材鑑定的項目:
  • 木材顏色、紋理、光澤
  • 香氣、味道
  • 產地、年代
  • 木材比重、質地、觸感

肉眼辨識木材的項目
  • 木材顏色
  • 邊、心材
  • 香氣
  • 木紋
  • 年輪(春材與秋材)
  • 導管(闊葉樹材)
  • 木質線
  • 縱向薄壁細胞
  • 其他(髓心、結晶、味道)

材色:木材的顏色主要是細胞壁所含化學成份不同所致,剛砍伐下來的木材具有鮮明的顏色,但放久之後會氧化而變為暗色或深色,因此鑑定木材通常要削切新的木材面。
  • 木材久置變化差異甚大者:福州杉(烏杉)、台灣杉(亞杉、紫杉)
  • 久置於水中變為黑色者:茄苳
  • 針葉樹大部分材色:偏黃
  • 邊材、心材顏色難分辨:雲杉、鐵杉或白楊木


香氣:豆科植物有惡臭,腐朽時常發生臭氣。剛伐下的木材或剛鋸開的木材皆具有香氣。一般具有香氣的木材,耐久性較高。

具有香氣的針葉樹材:
  • 柏科木材:台灣紅檜、台灣扁柏、台灣肖楠、龍柏
  • 杉科木材:香杉、福州杉、柳杉、台灣杉
  • 松科木材:台灣二葉松、台灣五葉松、華山松
具有香氣的闊葉樹材:
  • 樟科:樟木、牛樟
  • 榆科:台灣櫸
  • 檀香科:檀香(線香)


木紋:
  • 木紋是不同組織的分佈,例如不均質的顏色、生長輪、木質線及紋理變化的綜合呈現
  • 不同切面呈現不同的木紋,例如徑切面的木紋是垂直的,而弦切面有花紋
  • 木纖維排列不同,會呈現泡狀花紋、鳥眼花紋(如花樟)或虎斑花紋(龍眼木)
  • 針葉樹木紋主要因春材、秋材變化而組成
  • 闊葉樹木紋因導管線和木質線變化組成


春材和秋材的組織變化會有移行漸進和激進之分。
漸進就是春材到秋材的細胞變化是漸漸變小,顏色看起來是漸層的。如果是激進就是突然變小,中間沒有緩衝的大小。肉眼觀察下,顏色變化對比明顯。
  • 春材向秋材移行漸進的種類:台灣紅檜、台灣肖楠、福州杉、台灣杉、台灣五葉松
  • 春材向秋材移行激進的種類:台灣扁柏、柳杉、台灣二葉松

導管排列的方式
  • 環孔材:台灣櫸、榔榆、苦楝、台灣擦樹、阿里山榆
  • 散孔材:相思樹、烏心石、楓香、樟木、九芎
  • 輻射孔材:栓皮櫟、青剛櫟、赤皮、單刺櫧。(殼斗科皆是)
  • 紋樣孔材:海桐


簡單的分類檢索
  1. 導孔存在:闊葉木
    1. 環孔
    1. 散孔
    2. 輻射孔
    3. 紋樣
  2. 無導管:針葉木
    1. 具樹脂溝:松科
    2. 不具樹脂溝:柏科、杉科


切面會出現結晶:杉科(福州杉、柳杉)
 080308-154142.JPG


生長輪的型式
殼斗科的生長輪為波浪狀
080308-155929.JPG


演講後半段,老師讓大家親自觀察那六大箱的標本,不過老師還是被一群人給團團圍住,爭相詢問木材辨識的要訣啊。
080308-160320.JPG


聽完之後,真是覺得太佩服了,不同領域看的東西就是不同。以前我們在學植物辨識,看的都是外觀,但是老師研究的是內在的部份。外觀幾乎相同的種類,木材的特徵卻完全不同,而且老師隨手拿起一塊木頭,就可以立刻看出它是什麼種類,真是太厲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