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9日

用「澱粉」當關鍵詞串起養分與酵素的各個實驗活動

教科書裡「養分測定」和「酵素作用」的實驗做了十幾年,最近才突然覺得做些變更,可以讓這些實驗更貼近生活一些,也更能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。

這個想法是起自我在備養分這章的實驗課的時候想到的,這章的幾個讓老師備料忙死的實驗課程,關聯性應該可以更強的!本來的實驗活動比較像各自獨立的探討活動

「養分測定」是測食物中是否有澱粉
「酵素作用」是測試影響唾液澱粉酶的活性因素
「光合作用」是測試光照與否影響光合作用

如果我們在這些實驗和課文之中抓線頭把它們連貫起來,那麼這個線頭連著的字,我想可以是這個關鍵字-澱粉。我將這些實驗做了些修改和新增,就成為這樣一個以澱粉為主題的探討專題。

營養素當中的全穀根莖類有什麼共同特色?它們都具有豐富澱粉,而澱粉是什麼?看得到嗎?我們可以從切馬鈴薯的刀口、馬鈴薯攪汁或洗米水的沈澱物,從而得知澱粉就是「沈澱的粉」,且能夠利用行動顯微鏡觀察到澱粉顆粒。
除了顯微觀察看到澱粉以外,可以用什麼方式知道食物裡有澱粉呢?藉由測試白米和熟飯,知道稻米的種實含有澱粉,且利用花生、地瓜、馬鈴薯等食物,也都可以測試出原來在植物的果實、種子、根、莖之中,都可以都含有澱粉。而根和莖更是植物儲存澱粉的大倉庫!
為了活下來,我們每天的食物都有全穀根莖類,因為澱粉是人類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,我們吃了它之後怎麼消化它?這個問題將會藉由「酵素作用」的新實驗設計來探討。 
既然果實、種子、根、莖裡頭含有澱粉,那麼澱粉是怎麼製造的?植物是利用葉子來製作出澱粉(的原料)。我們將會「光合作用」的實驗,看到葉子也是有澱粉的,而且也將探討光照是製作澱粉的過程之中很重要的條件。


以這樣的主題來做引導,其中的提問用活動、實驗或是文本說明來釋疑。


1.澱粉是什麼?看得到嗎?
澱粉這個東西,我敢說很多人不知道那是怎麼萃出來的,大概也不知道為什麼叫澱粉。不過如果實際做過就會理解了。至少我自己在實做之前,我也是根本不知道澱粉怎麼來,還有為什麼叫澱粉。實做的歷程可以看我之前寫的《完全手作的粉圓》,不過給學生做沒時間做那麼多,最簡單就美工刀切馬鈴薯看刀面會白白的,或是給一些生米放在杯子裡洗一洗,就可以洗出白色洗米水,放幾分鐘底下就會有沈澱的粉,啊就澱粉(顆粒)啊。至於要不要看顯微影像,就看大家的設備,沒有的話肉眼也是就看到粉狀的東西了。

測試澱粉的部份,就是原有的實驗,再另外加上生米和熟飯兩種材料去測澱粉和糖。


2.我們吃了澱粉之後怎麼消化它?
細節就看這篇《酵素實驗的2017版本-改用生米熟飯了

3.澱粉是怎麼製造的?
這裡就是照課本的,但是在流程中會強調「葉子利用光合作用和其他代謝作用製造出澱粉」,而在流程中會運用運算思維中的問題拆解、演算法這些概念將步驟簡化成下圖那樣子。實驗步驟A和B都只是一個實驗流程的模組而已,實驗步驟A就是個葉子脫色的步驟,實驗步驟B就是測澱粉的方式(就前面實驗學會的方法)。把這兩個步驟合起來就成了這個實驗的步驟,所以如果要進行別的變因的探究,像是塗凡士林啦、切斷葉脈啦,也都只是改變最前面一個步驟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