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日

人骨標本小探究

最近科博館的從龍到獸展覽,實在是骨頭控的天堂。趁著上週末去科博館分享的空檔,我跑去獸廳東拍西拍的,可惜時間不夠用,連獸廳都還沒拍完,又得趕下個行程了,該找個時間再去拍個仔細才對。

獸廳裡有個戴著中華隊棒球帽的人骨,聽張博士說,那帽子可是他在洲際棒球場舉辦的WBC買到的紀念品呢。難得有機會可以盯著人骨看,所以我站他面前好一陣子。
human



看著看著,突然冒出好多問題,,我開始研究起他了,嗯...右上顎少了一顆第三大臼齒。通常第一大臼齒在六歲左右長出,第二大臼齒在十二歲長出,差不多就是入小學和小學畢業的時候了。而第三大臼齒約是十七、八歲後長出,不過因人而異,有些人不會長出來。而指骨的生長板已經癒合,掌骨依稀可見生長板的痕跡,應該也已經過青春期的成長階段了。

所以依骨骼和牙齒狀況,我猜這位大概也至少是個成人了。

compare


再來就是猜男女了,雖然本人有觀察自己骨盆的經驗,不過面對標本還是不太確定,看這位的恥骨下角大於90度。我推測可能是女性吧?
pelvis

後來把這疑問問了張博士,結果他告訴我,這展場的人骨是一個複製品,在購買記錄裡,並沒有任何有關性別的記錄。

他也告訴我一些相關比較的知識:
以人骨而言,我們知道雌性的骨盆腔相對於雄性要來的寬大一些,但是前提必須是年紀相當(成年個體)、相似族群(亞洲人)的雌雄二個體放在一起,才可能能夠比較的出來。

此外,還順便講了古生物性別的研究:

事實上,有關性別的分辨對研究古生物化石的人來說是個惡夢!
所以古生物學家經常有默契地、刻意地迴避了性別的問題。
所以研究上,很少有學者會指出這隻恐龍是雄性或雌性。
固然有些動物可以透過能保留下化石的第二性癥來分辨雌雄,例如長鹿角的是公鹿,沒角的是母鹿,但是對於型態特徵無雌雄之分的大多數脊椎動物,是很困難的。
有些動物可能雄性體型大,某些部位特別發達(例如象的門齒),但是也很難釐清到底是個體上的差異,或是不同年代的群體差異。


後話,我看到果殼網一篇識骨尋蹤速成班:性別篇,講得真的挺詳細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