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standard deviation的特色是讓影片變動的部份變得明顯,而不變的部份則不明顯。
最近讓學生拍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影片時,突然想起可以用imagej來分析看看,也許可以血管抓出來?不過這次分析的影片是用一年前拍攝的孔雀魚尾鰭血液流動,可見微血管
流程就如上次做《用Imagej疊圖看水波干涉的腹線(antinodal line)》那樣,到最後一步選的是standard deviation。
影片長度很長,代表影格也很多,不過並不是每個影格都適合拿來做處理,因為我需要的穩定拍攝的畫面,也就是魚鰭不動,純粹只有血液流動的畫面。
以下分別是取出100張、500張、1000張、2000張影格疊出的畫面。從100張影格疊出的畫面,的確很容易就看到近乎平行的數條血管,而且也能夠看出橫向的微血管。隨著疊加的影格越多,我發現血管之外的好幾個圓圈圈也越來越明顯,意味著在長時間的變化下(約1分鐘),那個圓圈圈是會變動的!
100 frames |
500 frames |
1000 frames |
2000 frames |
欸?引發我的好奇心,那到底是什麼?回去影片仔細觀察,原來是魚鰭上的色素細胞。在觀察血液的時候,根本就沒有留意到這個構造是會改變形狀的。當我再仔細觀察影片,才發現它們可真的會變大變小的,而且有件事讓我疑惑,本來我以為所有的色素細胞改變會是一致的,不過仔細去看才發現是有的會變大,有的會變小,看來有些事情可以拿來研究研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