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,學生一直把我說過的話在心裡,我說「家裡的小動物死掉記得拿來給我做標本,如果是自己死掉,也要自己來找我做標本喔」
那盒子裡裝的是學生養了一陣子的蜜袋鼯,前一天被家中另外一種寵物咬死的。因為沒有冷凍過,所以就約學生中午一起製作標本。
由於毛皮完整,所以我想可以分兩組製作,一個是剝皮製作剝製標本,另一個是骨骼拆出來做骨骼標本,不過沒把所有的骨骼都一起拆下,我留下了前肢前臂以下和後肢小腿以下的骨骼在毛皮標本上,這樣才能在毛皮剝製標本上看到手腳。
骨骼標本的部分再用KOH浸泡,這個手法是我最近幾年開始採用的,也是我很推薦的一種。
很多人常問我要配置多少濃度的溶液才好,其實我沒有算過,如果真要計算,大概就是500CC的水泡個十顆左右的KOH顆粒,泡多泡少有沒有關係呢?有的,那和浸泡時間有關。
如果是週五製作,想讓標本浸泡過一個周末,那我就會泡稀釋一點,如果是要泡一個上午,到下午立刻製作,那就會泡濃一點。
再來是泡之前的處理,得先順著肌肉的纖維走向切開肌肉的筋膜,可以剪斷部分的肌肉,但是不要全剪,這部分的處理可以讓藥劑盡量滲進肌肉裡面,達到腐蝕的效果。
而肌腱韌帶盡量不要先去除,韌帶是連接骨骼的,如果去掉韌帶,骨骼就會散掉,之後很難組合。肌腱是讓肌肉附著在肌肉上,留下肌肉和肌腱,可以讓後續標本乾燥時順道一起維持標本的姿勢。
現在我幾乎不做取以往那種將所有骨骼泡散之後,再\以熱熔膠接合的方式。幾個部位,例如肩帶(肩胛骨、鎖骨、肱骨)、腰帶(股骨、骨盆)、胸廓(有硬肋、軟肋、胸骨),這些我覺得超難拚得好,即使拚好,也幾乎不可能將骨骼拼回正確的位置。而且那樣的拼法,很難在骨骼之間留下正確的間隙,畢竟骨骼並不是真的直接骨連骨的,關節腔是有空隙的。如果是骨連骨的拼法,通常也會讓動物小了一點點。
而現在我採用的這種作法,並不讓肌肉完全腐蝕掉,而是讓肌肉、肌腱、韌帶在乾燥時可以貼在骨骼形成一片薄膜,彷彿就像一片很細的膠帶貼在骨骼外面,由外而內穩固骨骼結構。
只要乾燥時,用適當的材料穩固骨骼形狀,就可以省去事後拚骨頭的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