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出版社送來的教學配套裡,有一個生物著色本,其中一個是心臟的構造
(去年我自己也有用Inkscape畫一個)
看著這張圖,我突然理解了為什麼學生看不懂這個圖了。關鍵是這裡頭的線條有多重意義,比方說血管的部份,那繪製的線條就代表血管的邊緣,看不到血管的厚度,但是在心臟部份,卻又表示心臟肌肉的厚度。
再來是切面的問題,心臟是切一半的切面,但是血管沒有切面,但卻又可以看到動脈瓣。總之就是一個有經驗的人看得懂,但初學者完全看不出其立體關係的圖。其實我們自己畫在黑板上的圖,也是一樣的問題,難怪老師教得再用力,學生也是一直看不懂那圖。(阿就是圖有問題啊)
把立體構造變成平面的圖,一定遇到這種問題啦!但是怎麼辦呢?
前一陣子玩黏土就發現,黏土可以幫助建構立體概念,所以我就自己從平面的圖捏出立體的心臟,再將各種構造用貼紙標示上去。不過說是立體,其實只是半立體的偽3D模型。幾條血管沒有按照實際位置,像是肺動脈和主動脈的位置,還有從右肺來的兩條肺靜脈,但這樣調整應該會比較容易理解。
雖然有這些瑕疵,但是我認為這對於學生認知心臟構造是有幫助的,特別是如果讓他們自己來捏的話。捏的過程應該也要看看實際上瓣膜的照片,這樣才知道被稱為「膜」是為什麼,不然像我的學生,以前還以為瓣膜就是兩條線耶(沒辦法,因為老師簡圖就是那樣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