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0日

家鼠毛色的基因決定機制

以下圖片資料是來自去年去東京自然科學博物館時,所拍攝的展板內容。(這是今天看電視的時候,看到電影裡頭有老鼠的畫面閃過去,突然想起自己有拍過老鼠毛色的遺傳資料,過了快一年才整理出來)

這個是家鼠ハツカネズミ(Mus musculus)的毛色多型性跟基因的關係圖

  • 中間的是野生型,顏色不用說,就是褐色那樣子
  • 左上角是黑色型
  • 左下角ヒマラヤ型是喜馬拉雅白化型,但是有端部黑化(acromelanism)的現象,就是身體毛色為白色,而肢體末端,毛色為黑色。
  • 右上角是白色型(白子),實驗室的紅眼小白鼠就是這型
  • 右下角的まだら是斑紋型
DSC04515


決定毛色的主要基因分別在以下染色體上

  • A基因在2號染色體上-條紋狀(縞模様,しまもよう)
  • B基因在4號染色體上-茶色
  • C基因在7號染色體上-白化
  • D基因在9號染色體上-顏色的深淺
  • S基因在14號染色體-黑白斑紋

DSC04516


在此針對7號染色體的C基因(白化)來說明,這段是控制製造黑色素的酪氨酸酶(Tyrosinase)

白化型的...沒拍到,308號核苷酸為?,轉譯為Serine(S)。
野生型的308號核苷酸為G,轉譯為 Cysteine(C),1259號核苷酸為A,轉譯為Histidine(H)
喜瑪拉雅白化型的1259號核苷酸為G,轉譯為Arginine(R)

DSC04517



  • 白化型的,製造出的酪氨酸酶無法和酪氨酸酶正常結合,所以就無法製造黑色素
  • 野生型的,酪氨酸酶正常,黑色素正常,所以就是正常老鼠毛的顏色
  • 喜馬拉雅白化型,這種突變導致產生的酪氨酸酶在高溫時無法和酪氨酸結合,而在低溫時可以結合。結果就是軀幹部的體溫高,所以沒有黑色素,而肢體末端溫度低,就可以產生黑色素

DSC04519


這是後來上網找的家鼠的Tyrosinase基因序列與蛋白質序列資料庫
基因序列
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gene/22173
蛋白質序列
http://www.uniprot.org/uniprot/P113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