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某出版社給的教具裡,有張小卡,上頭寫了「虎克利用自製顯微鏡觀察軟木塞薄片,並命名『細胞』此一名詞」,這段話終於讓我把這篇草稿完成了,因為這段話存在一些問題。
曾經我為了想知道虎克看的到底是軟木還是軟木塞,而特別去找虎克寫的微物圖誌(Micrographia)來看,這書可以在古騰堡計劃裡找到線上的電子檔。
虎克看的到底是軟木還是軟木塞呢?我還真是無法得知,我只知道他用corks這個字,就當它是軟木吧。
看了這本書,又看了張文亮教授寫的《愛上跳蚤的男人》之後,不免為生物課本裡的虎克叫屈。在生物學有這麼偉大貢獻的人,被簡略成做了台顯微鏡,看了軟木塞,發現有洞,就稱之為Cell,然後就成細胞一詞的起源。
還好,還有某些版本的八年級國文課本放了張文亮教授的那篇文章,可以讓國中生認識他
過去。
虎克在Micrographia 寫軟木觀察時,他只是用cells來當一般名詞在敘述那些洞,甚至他也用boxes來形容,所以要說他命名細胞一詞,我覺得有些差距。
他的偉大並不是去命名,而是觀察和探究。整本Micrographia紀錄了60個觀察報告,58幅繪製精美的版畫。他觀察的對象,遠從月亮,近到尿液裡的結晶,軟木觀察只是其中的第18項而已。 (Observ. XVIII. Of the Schematisme or Texture of Cork, and of the Cells and Pores of some other such frothy Bodies.)
他除了看軟木以外,他甚至去計算裡頭有多少個cells,不過他沒那麼傻一個個去算,他觀察到一英吋長的長度至少有1080個cells,一立方英吋的軟木至少就有1259712000個cells。
看到他算出這樣的數字,還真是嚇到我了。我看洋蔥細胞看了這麼多次,從來沒有想要仔細去計算到底一片洋蔥鱗葉有多少細胞。這倒是提醒了我,下學年度我可以讓學生去估算「細胞有多少」。給學生一公分見方的洋蔥切片,讓他們計算長有幾個細胞、寬有幾個細胞,然後就可以估算一片鱗葉有多少表皮細胞,再去計算有多少片鱗葉,把這些數字乘一乘,這一定是天文數字的啊!。不過這一定有誤差的,畢竟洋蔥細胞並不是每片都會長得一樣。我猜想那數字會達上千億吧?
估算不只可以用在洋蔥表皮上面,你要算葉下表皮的表皮細胞也行,甚至應該去算算氣孔有幾個。先算出一平方公分有多少氣孔,然後最後要估算出一棵大樹有多少氣孔!(想到可以荼毒學生,就忍不住好興奮)
他在書中還提到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顯微鏡下的小洞,而且他也沒看過其他人提過,我想他應該很得意他是第1人吧?
他把顯微鏡下的軟木觀察結果拿來解釋他平常觀察到的現象。他認為
第1,軟木為什麼這麼輕,原因就在他有多孔的材質。
第2,軟木為什麼可以作為瓶塞擋住水和空氣,水和空氣為什麼不會漏?他認為軟木非常緻密,那些小洞裡充滿了空氣,因此可以擋住那些通過的氣體和水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它會浮起來。
第3,軟木為什麼這麼有彈性,壓了又可以彈回來。他認為就是因為有這些充滿空氣的小小boxes或是囊,自然就能產生這樣的效果。
看到這,你就知道虎克不是隨手拿塊軟木就要觀察,他看軟木是為解答他的疑惑。看了軟木之後,他也想到,他看有些植物的莖裡也有很多洞,是用來運輸那些有營養的汁液,可見他也看過維管束了。
我把自己放到他成書的1664年的時代,那時候顯微鏡剛發明出來沒多久,大家根本就不認識細胞這東西,那時的中國是康熙3年,前幾年鄭成功才剛從荷蘭那搶到台灣。科學還有許多未知的時候,虎克就已經看到了這些別人沒看到的事情,我可以想像他寫書的那手一定是顫抖的。當他計算出一立方英吋的軟木裡至少有1259712000個細胞時,我想那天晚上,他一定輾轉難眠。
我很期待,哪天有人可以把Micrographia翻譯出中文版,那樣就可以有更多人被感動了,三百多前的書,沒版權問題了吧。(虎克這本Micrographia,我看了很久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太多單字都沒看過)